坐骨神经疝
坐骨神经疝气是最罕见的腹壁和盆壁疝气之一,最早由Verdier于年描述[5,6]。腹膜囊和内容物通过坐骨大孔或小孔突出。疝气可能发生在梨状肌上方(梨状肌上),梨状肌下方(梨状肌下),或通过坐骨小切迹(肌下)(图37.1)。众所周知的各种骶骨疝气,坐骨疝气,坐骨膨出,坐骨切迹疝气,或臀肌疝气,疝气囊可能包含卵巢,管,或肠。这些器官的压迫可能导致慢性盆腔疼痛或肠梗阻。图37.1坐骨疝。疝气可能发生在梨状肌上方(梨状肌上),梨状肌下方(梨状肌下),或通过坐骨小切迹(肌下)到年为止,世界文献报道的坐骨神经疝只有39例[5,6]。然而,在年,米克洛斯和他的同事报告了在名女性患者中诊断出的20例坐骨神经疝,这些女性患者接受了诊断性腹腔镜检查以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所有病例均为同侧卵巢单独或输卵管位于疝囊内。如果需要诊断性腹腔镜检查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8%)的坐骨疝气发生率转移到普通人群中,坐骨疝气就不会像以前认为的那样罕见[7]。解剖
骶棘韧带将坐骨大切迹转换为坐骨大孔,坐骨大孔内充满梨状肌。除了梨状肌外,坐骨大孔还将臀血管和神经、阴部内血管和神经以及神经传递到闭孔内肌和股方肌。在梨状肌上方,梨状肌上区允许臀上动脉、静脉和神经通过。梨状肌下方为梨状肌下间隙,传递臀下血管、股后皮神经、神经至闭孔内、阴部内血管和神经及坐骨神经。坐骨小切迹由上骶棘韧带和下骶结节韧带转化为孔。坐骨小孔传递闭孔内肌腱、神经和阴部内血管[5]。在女性中,坐骨神经疝气的腹部开口在阔韧带的后面。男性的开口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的侧骨盆。骶结节韧带下方的疝被认为是会阴疝[8]。临床表现
由于大臀肌覆盖并重叠于坐骨孔,因此在体检中很少发现坐骨疝。更为复杂的是,坐骨孔的开口很小,许多病例表现为嵌顿和阻塞。通常,诊断仅在剖腹探查时显示。即便如此,慢性坐骨神经痛的疼痛可能会引起人们对臀区的注意,在那里,体检可能显示臀下隆起逐渐增大,或是站立时更明显的隆起,并可能导致坐姿疼痛[9]。坐骨神经受压可导致小腿肌肉无力,疼痛放射至大腿后部,背屈加重。疝造影术有助于描述坐骨神经疝气;然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首选的诊断影像。治疗
坐骨疝气已经通过经腹或经臀入路修复[10,11]。经腹入路通常是推荐的,因为这些疝气很难诊断,而且大多数外科医生更愿意以开放的方式进行可能的肠梗阻的探查。然而,腹腔镜手术可以提供令人满意的坐骨神经疝气显示[7](图37.2)。开腹或气腹后,进行彻底的腹腔检查。检查肝脏、胆囊、胃、肠、阑尾、子宫、输卵管、卵巢和扁桃体周围表面[12]。检查整个骨盆是否有疝气、粘连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图37.2坐骨疝的腹腔镜检查闭孔疝
闭孔疝是指经闭孔管的腹膜前脂肪或肠异常突出。这些疝很少被发现,通常在术前没有发现,除非直肠或双肛门盆腔检查中发现明显的隆起[13,14]。闭孔疝可能包含腹膜前组织、大或小肠、阑尾、子宫、导管或卵巢的“先导标记”[15]。闭孔管疝是罕见的,在一系列疝中,0.%发生[16]。两组患者中最常患闭孔疝[15–17]:图37.3坐骨神经疝囊复位术图37.4网片修补坐骨神经疝如果发现了坐骨神经疝,其内容物就会减少。应观察5-10分钟的暗肠,以确定是否恢复了充分的循环。不能存活的肠应切除并一期吻合。如果肠道是可行的,腹膜前切口要比疝气缺损处更高,疝气囊缩小(图37.3)。坐骨孔是可视化的,完全覆盖着不可吸收的合成网。疝缺损周围应与补片重叠2.5-3.0cm。用内疝钉或紧固件将网片固定在闭孔内侧筋膜外侧和尾骨内侧(图37.4)。通过闭合腹膜切口,用缝合线、大头针或紧固件将该区域重新缝合。然后以标准方式闭合腹腔镜套管针部位或腹部切口。1.老年患者,通常是女性,有慢性病病史,体重减轻,腹内压增高,闭孔膜减弱2.育龄妇女所有分享及看法仅限专业人士交流及参考
参考及图片等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zz.com/zgsjt/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