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的绊倒或扭伤可能会让我们暂时性地走路一瘸一拐。然而,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且没有明显外伤,那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了。这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早期信号。什么是外周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肢体远端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它主要影响下肢的动脉,如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等。当这些动脉因为各种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变得狭窄或闭塞时,血液无法顺畅地流向肢体远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外周动脉疾病的症状外周动脉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为常见的是以下几种:间歇性跛行:这是外周动脉疾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感到患侧腿部疼痛、麻木或沉重,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片刻后,症状得到缓解,又能继续行走。这是因为狭窄的动脉在行走时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给腿部肌肉,导致肌肉缺氧疼痛。静息痛: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即使在休息时也会感到患肢疼痛,尤其是在夜间。这是因为动脉完全闭塞,导致肢体严重缺血。此时,触摸足背动脉可能感受不到搏动,足趾也可能出现苍白、冰凉的现象。皮肤变化:由于肢体缺血,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苍白、紫绀或溃疡。长期缺血还会导致皮肤变薄、毛发脱落,甚至发生坏疽(组织坏死)。腿凉、麻木:早期患者可能仅感觉腿部发凉、麻木,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如何区分外周动脉疾病与其他疾病?外周动脉疾病的症状有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腰椎间盘突出(腰脱)。两者都可能导致间歇性跛行和腿疼,但鉴别起来并不困难。疼痛性质:腰脱的疼痛多沿神经分布,从腰部开始,沿坐骨神经方向放射至臀部、腿部,常伴有刺痛、酸痛及放射痛。而外周动脉疾病的疼痛则因血流不畅、组织缺血缺氧所致,多为沉重、胀痛,且多为间歇发作。疼痛缓解方式:腰脱患者挺直腰背时疼痛可能加重,而弯腰时疼痛可缓解。而外周动脉疾病的疼痛则无法通过弯腰缓解,且疼痛部位仅限于患侧肢体。皮肤变化:腰脱一般不会引起皮肤颜色的改变,而外周动脉疾病则可能导致皮肤苍白、紫绀,甚至出现溃疡和坏疽。外周动脉疾病的危害外周动脉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长期缺血缺氧会导致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和坏疽,甚至需要截肢。此外,外周动脉疾病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警信号,患有PAD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哪些人容易得外周动脉疾病?吸烟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由于血液黏稠度高、血管压力大,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血管弹性下降,脂质沉积增多,容易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血管病变,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如何预防外周动脉疾病?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穿着过紧或过小的鞋子,以免压迫脚部血管,影响血液循环。保持足部清洁与干燥:定期检查足部皮肤,预防溃疡和感染。保持足部干燥,可以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加重下肢静脉淤血,影响血液循环。适当活动,如抬腿、转动脚踝等,可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气温变化:寒冷天气下,血管容易收缩,加重肢体缺血。因此,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保护好下肢。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定期监测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记住,走路一瘸一拐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及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zz.com/zgsjt/1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