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 坐骨神经痛症状 > 正文 > 正文

ldquo臣妾做不到rdquo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20 14:46:15

梨状肌综合征

前言

从去年至今,对一部分自述“屁股很痛”的患者进行康复,他们普遍有相同的临床症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影像资料未明显显示其他骨性炎症、久坐后臀部疼痛、大腿后侧坐骨切迹处压痛(自述大腿根疼痛)、疼痛可贯穿至患侧小腿或脚、患侧下肢上抬受限。

这些患者初始都是自信满满的样子:我这个病就是坐骨神经痛。

但经过一系列评估发现,坐骨神经痛只是一种症状,而梨状肌综合征才是其疼痛的病因。

而如果把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只归咎于这块小小的梨状肌上,梨状肌真的很冤枉:“臣妾做不到啊”。虽然名为梨状肌综合征,但人体是一个动态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并不是哪一块肌肉或者哪几块肌肉就是病因,臀部疼痛也可因腘绳肌、闭孔内肌、臀部纤维带等病变。

因此这篇文章尝试以较新的临床数据支持,阐述梨状肌综合症是什么,以及通过物理治疗的方法如何康复。

一、认识梨状肌综合征

虽然梨状肌综合征和坐骨神经有关,但有必要鉴别坐骨神经痛是什么?

坐骨神经痛是用来描述刺激坐骨神经而疼痛的医学术语(划重点,是一个症状的描述,并不是病理性的疾病)。由于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最宽的神经,它支配多块腿部肌肉、下肢感觉和知觉,所以根据受到影响的坐骨神经的大小、功能,坐骨神经痛有不同的表述方式,那么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而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

1、是梨状肌在解剖上的变异(但部分最新数据表明,解剖变异也并不是导致其综合征的原因);

2、或梨状肌受到外力撞击引起损伤、水肿、痉挛;

3再或由于长久坐姿错误、受凉、长久走路、过多不正确运动、髋部扭伤;

使得梨状肌过度使用、痉挛,进而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出现假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此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二、梨状肌生理解剖

梨状肌主要作用是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和外旋,也就是使大腿外旋或外展。它位于髋关节深处,起于骶骨2~4节椎体前面,向外穿坐骨大孔出骨盆,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的深面有两个通道,分别是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

坐骨小孔里有闭孔内股穿过,并且有血管神经通道,这些神经对理解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很重要,因为在康复的患者里,有些自述“性功能突然出现障碍或者会阴部疼痛”。这些动脉和神经从外向内分别是:阴部内动脉、静脉、阴部神经。

坐骨大孔上下两缘和梨状肌之间,分别是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上孔由外向内分别有臀上神经、臀上动脉、静脉;下孔由外向内分别有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静脉、阴部内动脉、神经。

由于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解剖变异关系,共分以下图示的6种类型,我们只详细介绍第一种和第二种,这两种占比最大。

A:坐骨神经总干穿梨状肌下孔至臀部,此型为常见型,占61.19%。

B型:胫神经穿梨状肌下孔,腓总神经穿梨状肌肌腹,此型为常见变异型,占32.89%。

但这种解剖变异关系也被近来的研究数据推翻(感兴趣读者可自行搜索),研究者认为变异型是临床无意义的正常变异,也就是说梨状肌综合征和坐骨神经不同位置的变异关系,并不能确定患者的疼痛是由坐骨神经引起的。

三、临床表现和病理

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都有什么?

读者也不要对号入座,因为梨状肌综合征的评估、诊断和鉴别是有标准化的临床指征的。

1、臀部深处疼痛,有时放射至大腿后方或小腿侧面,久坐、走路、活动加重;

2、触诊患侧梨状肌有痉挛呈条索状或块状,且有压痛;

3、患侧下肢皮肤感觉异常,重时小腿肌萎缩、无力,跛行;

4、部分患者有突然的性功能障碍、会阴部麻木或隐痛等。

其病理主要包括什么呢?

1、坐骨神经仍然是主要受累病灶,由于长期行、坐的错误姿势,受凉、撞击等,梨状肌肌肉受刺激发生痉挛、血肿,与周围组织粘连,卡压神经;

2、梨状肌肌腱异常时,直接压迫坐骨神经四周的血管,导致血供血运较差,形成无菌性炎症;

3、骶髂关节病变时,坐骨神经张

四、诊断和鉴别

1、临床检查

包括详细的问诊、梨状肌触诊、梨状肌紧张实验、腰椎和髋关节活动度检查和触诊、直腿抬高、坐位内旋、侧卧位阻力对抗实验、步态分析,甚至包括下肢的反射测试、皮肤感觉神经支配测试、肌力测试等。

2、辅助检查

而影像学诊断在上述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确的排除其他功能障碍,更好的确诊,目前主要包括:

--X线

可以判断出髋关节骨骼形状,显示骨骼改变等。

--核磁共振

MRI检查可以高度精确检查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大小,变异以及炎症。

--诊断用超声成像

诊断用超声成像能够显示髋关节外侧面以及与梨状肌相关的炎症和水肿。

另外比较重要的是:由于很多患者出现梨状肌疼痛后,长期没得到较好的康复,随着被诊断推移,会导致坐骨神经进一步病理异常,并且出现其他肌肉代偿,因此梨状肌综合征诊断时,有时并不仅仅有梨状肌综合征的症状,这就需要康复师精准的评估和临床推理,区别出梨状肌综合征和其他功能障碍,并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和运动训练。

梨状肌综合征还需要和以下疾病鉴别开: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导致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等。

五、康复治疗

在众多治疗里,梨状肌综合征的物理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通过肌肉软组织的手法释放技术,减轻疼痛,加大关节活动度,同时再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针灸也有助于减轻疼痛。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超声介导的激素注射,一般6~8周内疼痛显著减轻,而为了防止复发,保持治疗效果的长久稳定,仍然还要把物理治疗介入。

在物理治疗中,有很多减轻疼痛的手法释放技术,大多能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而针对肌肉血供血运不良的病理特征,意也工作室主要采用肌肉功能整复手法,再结合SPS肌肉螺旋稳定的运动处方,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我们通过去年康复的一个案例展示给读者。

六、案例分析

姓名:樊某性别:女年龄:34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zz.com/zgsjtzz/9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