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症能否引起腰痛与坐骨神经痛,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可产生腰痛与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下称机械性压迫观点)。
另一种认为,软组织粘连,挛缩变性等无菌性炎症是造成腰疼与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下称软组织观点)。
“机械性压迫”观点自年国外首次报道施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成功以来为多数学者所公认,并沿用至今。
依照此种观点,腰部受到较重的外伤或反复累积性损伤,引起椎间纤维环的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因后纵韧带的中央较厚两侧较薄,髓核易从后纵韧带两侧部顶起或者穿破其单薄处,机械性压迫邻近的脊髓神经根或将神经根顶起挤开,刺激神经根而致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软组织”观点认为,腰椎间盘变性与突出不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原因是腰部的外伤,长期处于姿势性体位工作或反复累积的不易察知的损伤刺激有密切关系。
上述因素可使腰背部或臀部的软组织过度伸引,引起局部组织血运不良或在某种程度上的缺血,造成非特异性的无菌性炎症而致疼痛。病痛的反复发作又导致肌肉及其附丽区组织的变性,粘连与挛缩,加至了疼痛。
腰部软组织损伤可代偿到臀部或臀部一并受损,同样亦可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局部软组织的变性,粘连与挛缩。皮下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与粘连,臀大肌,臀中肌及其筋膜,阔筋膜张肌等劳损性病变,会引起臀部筋膜的有力拉紧。
而坐骨神经处于臀大肌深层自梨状肌下弓穿出,任何筋膜拉紧必然能使肌肉压迫刺激坐骨神经,都可产生类似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另有臀上神经,臀下神经与坐骨神经周围的鞘膜或结蒂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的刺激,才能出现真正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局部病变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增剧时,疼痛即加重或发作,无菌性炎症消退好转时疼痛减轻或消失。这可以解释为何“腰间盘突出症"在发病初期仅采取卧床休息或局部热疗,却能得到恢复,目前如果按照”机械性压迫“观点的说法尚有许多临床观察难以解释。
如按照病理生理学的原理,神经受压应产生麻木,而不是疼痛至少是先麻木后疼痛。但是从临床上看,发生腰腿串痛的病人几乎下肢都表现为光有疼痛而后麻木或仅有疼痛。髓核切除,神经根减压后术后疗效不甚满意,有的未表现出因果关系。
凡有椎间盘病变与突出者,不处理椎间盘,只松解软组织可消除腰痛或腰腿痛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常见典型的沿坐骨神经经络向下放散)其椎间盘髓核不一定突出(据报道手术中发现有10%~15%病例并无髓核突出存在)。
无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其椎间盘可有突出,几十年来有不少报道;经软组织松体术或非手术疗法治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再造影证实仍有髓核突出存在等等。
综上两种观点总的来讲,腰臀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变性,粘连与挛缩可能是引起腰痛或腿痛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见到有很多所谓“腰间盘突出症”病人实为腰臀部软组织劳损性腰腿痛,临床上对这类疾病经过手法治疗可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根据临床实践的一些粗浅认识,我认为手法治愈的机理主要是松解了腰部和臀部软组织、去除粘连性压迫、解除肌肉的痉挛,使脊柱骨凸关节回到正常或代偿的位置。重新建立脊柱的静力平衡,起到减轻或消除无菌性炎症的作用,从而使损伤的组织得到生理性修复。
多年来把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与单纯髓核突出的整复作为推拿、牵引的依据。从力学角度来看,轻度的髓核突出(常无临床症状)有机会整复,而较大的突出是难以还纳的。即使有可能复位还纳,整复后因破损的纤维环修复能力低变性的髓核仍然有机会在腰部活动时再度突出不易达到根治。因此可以认为手法治疗的依据是“松解”软组织而非复位椎间盘。
当然,事物的矛盾运动是复杂的,临床上常常见到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臀部软组织损伤合并存在的情况。目前对腰腿疼的发病机理,对软组织劳损性腰腿痛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其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未进一步澄清,还要做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我坚信通过不断实践,反复认识,一定能够揭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真源一定能够阐明腰腿痛的奥秘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此文系满守民年参加湖北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腰椎病理论和临床学习交流时所著,并获得一等奖)
(满氏手法研修室每周六、日推出免费推拿课程的培训,望有意者踊跃电话报名学习)
班主任不定期坐诊,请意欲前去就诊的患者电话预约。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henjingtongazz.com/zgsjt/8106.html